美军装甲车改装7吨炸药,一天之内三连爆!巴勒斯坦记者:把我当场吓僵
秋季图文激励计划
欧洲地中海人权监测组织记录到,以军在加沙城居民区引爆的诱杀车辆,单次爆炸威力相当于3.7级地震。 过去一周,约120辆装载840吨炸药的改装装甲车被远程引爆,平均每天超过17次。
对于记者艾哈迈德·德雷姆利而言,这些数字是具象的恐惧,他亲历的“一天三连爆”,让黑夜瞬间亮如白昼,冲击波穿透墙体,震感直抵骨髓。
“机器人炸弹”与心理战的双重绞杀
德雷姆利描述的“爆炸机器人”,实则是以军改造的美制M113退役装甲车,每辆装载7吨炸药,由士兵远程操控引爆。 这些车辆被投入人口密集区,爆炸时不仅摧毁建筑,制造心理威慑。
德雷姆利说,爆炸后人们会陷入数秒的麻痹状态,“如同濒死,等待下一次冲击”。 这种战术被欧洲地中海人权监测组织定义为“系统性心理恐怖工具”。
展开剩余67%与“爆炸机器人”同步部署的,还有携带“梯状炸药盒”的四轴飞行器
一名加沙居民描述,这种无人机一次投弹可炸死5至7人,原本用于射击的无人机如今成了“会飞的炸弹”。 以军通过高科技武器远程杀戮,既减少自身伤亡,也规避罪责。
人道危机:废墟下的生存极限
9月23日凌晨,加沙城萨布拉社区遭空袭,至少25名家庭成员遇难,约50人被埋废墟。 救援人员徒手挖掘时,遭以色列无人机扫射干扰,“五名靠近者仅一人幸存”。
这种阻挠与加沙医疗系统的崩溃叠加:手术室用醋消毒,截肢在无麻醉下进行,80%医院已停摆。
饥饿成为另一重杀手
过去一天,加沙4人因饥荒死亡,冲突以来累计饥荒致死人数达440人,包括147名儿童。 联合国数据显示,仅1.5%农田可耕种,80%家庭处于饥饿状态。 一名母亲在废墟哭喊“我的孩子们全没了”的视频,成为加沙日常的缩影。
国际社会的分裂与沉默
9月18日,联合国安理会停火决议遭美国一票否决,14国赞成无效。 美国宣布新一轮60亿美元对以军售,包括30架阿帕奇直升机和3250辆装甲车。 冲突以来,美国对以军援累计超100亿美元。
与之相对,英国、加拿大等国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建国,欧盟部分中止与以色列贸易协定,德国暂停对以军售。 教皇利奥公开反对强迫流离失所,称“建立在暴力上的未来不存在”。 加沙城内,以军三个师的兵力仍在推进,超45万居民被迫逃离。
战争的新维度
截至9月22日,巴勒斯坦死亡人数已超6.5万,85%为平民。 加沙城97%的发电厂、全部海水淡化厂被毁,救援卡车在拉法口岸遭拦截。
德雷姆利这样的幸存者,在爆炸间隙记录着数据与肉身感受的割裂:他学会通过爆炸前的“黑夜转白昼”预判危险,无法预判下一次冲击何时到来。
发布于:上海市下一篇:没有了
